位置:首页军创头条

四川渠县46名退伍军人“第一书记”决战脱贫“沙场”

作者:叶建平 吴文诩 来源:新华社 
时间:2017/3/12 浏览:2736

  在革命老区四川省渠县,有46名特殊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以勇于吃苦、敢打硬仗的精神带着群众脱贫致富,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退伍军人。

  开辟新战场特别能战斗

  金土村是个贫困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建卡贫困户121户、449人。两年前,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36户危房需改造或搬迁。

  多亏了黄小军,别看他只有30多岁,但有的是办法。”73岁的村民黄建英向记者介绍其黄小军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修了2座小型水库及灌溉水渠,解决了300多户田地灌溉难题,有的村民依靠小水库办起了农家乐;修了5公里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大大便利了村民;引进了一家规模企业,打造了千亩蜂糖李现代农业果园……

  黄小军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曾是一名边防战士,退役后到渠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县里选派第一书记,他主动请缨:我生在农村,退伍后又在农办,希望能在脱贫战场上好好干一场。

  近年,在渠县13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中,退伍军人超过了三分之一,年纪最大的超过60岁,最小的是“85。他们以特别能战斗的军人气质赢得群众信任,因出色的脱贫战绩获得表彰。

穿上解放鞋 攻坚不畏难

  大眼睛、板寸头、黑皮肤,一双解放牌胶鞋满是泥土……记者在宝成镇石桌村见到第一书记王磊时,他正在走访贫困户,了解对扶贫易地搬迁选址的想法。

  今年,全村有23户贫困户要易地搬迁,其中15户已选择了联建,剩下的必须在这两天敲定。王磊说。

  王磊的孩子才1岁多,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他笑着说:当了12年兵,穿惯了解放鞋,在田里干活更舒服。

  军营生涯,炼就了他们吃苦、乐观的精神。拱市乡高滩村第一书记刘锐刚驻村时住在农户家中,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生活很单调,他乐观地说:这让我想起在新疆驻守边关的日子。

  农村脱贫工作难做。村里部分群众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流转给业主,刘锐挨家挨户地走,反反复复地做工作。土地流转后,又说服大家进场务工。目前,村里已流转2000多亩土地,种植花椒1500亩,就这样一步步地推进着脱贫工作。

  万寿乡灵感村村民杨芝清因双侧股骨头坏死,长期瘫痪在床。第一书记廖阳上任后,立即带他到重庆新桥骨科医院就诊。廖书记不仅帮我联系了一家医疗器材厂,还给我申请了医疗救助,是他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杨芝清竖起了大拇指。

退伍不褪色攻坚作榜样

  秦巴山区是我国集中连片扶贫的重点区域之一,渠县位于其腹地,贫困人口位居四川省第二位。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巨大的付出。

  云一村第一书记周斌脚患滑膜炎,仍坚持着每天走村串户,给贫困村民建立了救助基金;涌西村第一书记李郁帮助村民建起了桑蚕产业园,去年4月在协助蚕农技改时被毒蛇咬伤,幸亏送医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

  去年10月,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下派燕山村第一书记杨东因积劳成疾,患胃癌去世,年仅45岁。担任第一书记后,杨东经常感觉胃不舒服,但因工作忙,没当回事。查出胃癌后,他悄悄做完手术,马上回到了村里,最后倒在了异地扶贫搬迁建设现场……

  杨东遗体告别时,许多村民们自发地为他送行。63岁的村民张世玉抹着眼泪说:他到我们这山沟沟里,带我们挣票子,连命都搭上了。

  他们传承着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更流淌着亲民的热血,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决战中,渠县退伍军人第一书记给大家作出了榜样。达州市委组织部长莫怀学说。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鼎峰中心大厦第30层3002室
通联:15966693935 客服热线:0531-8237-7011
E-mail:junchuangwang@126.com  法律顾问:花福洪
 鲁ICP备2021005176号
网站首页 TOP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