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复绘•升华
作者:王军 来源:军创网时间:2025/10/23 浏览:89
——谨此纪念王景鲁先生诞辰120周年
山东潍坊诸城大北杏村,王尽美烈士纪念馆。
仿古建筑的院落,静穆庄严。宛转之中,涌出一股历史深处的气息,既深邃悠然,更激奋昂扬。在第二陈列室里,一幅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的画像,尤其吸引参观者的目光。
在讲解老师娓娓叙述中,一幅生动景像豁然眼前:
102年前,即1923年5月5日,济南。广场上,人头攒动,正在召开“马克思诞辰105周年纪念大会”。会场上张贴着“无产阶级的解放,是要无产阶级自己努力的”“推翻武人政治”等标语。
一位身材修长、面容俊秀的年轻人,正用俄文高唱悲壮而充满号召力的《国际歌》,身后矗立着一幅一米多高的马克思炭画像。这位年轻人,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时任山东党组织的负责人王尽美。那幅马克思画像,就是由他亲手所绘。与会者无不为之动容,心弦与歌声共振[[1]]。
遗憾的是,当年的画作已经佚失;
幸运的是,王尽美的同学王景鲁先生复绘了此画。
王景鲁,1905年出生在诸城水西村(现属高密县),名纯嘏[[2]],字景鲁,以字行。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书画家,擅长绘画、书法、篆刻等,造诣颇深。他的祖母是清代东阁大学士刘墉的后代,父兄通晓琴棋书画,自幼熏陶。1920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末期专修艺术,与王尽美和表兄王志坚是先后同学。王尽美对书画、音乐同样酷爱,三人遂成莫逆。1925年,王景鲁进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系。1928年返济南任教于母校;1954年,他参与组建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首任编辑,一生低调淡泊。
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学期间,他参加了王尽美等创建的励新学会,一起宣传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一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一起次参加了1923年5月5日那马克思诞辰纪念大会[[3]]。
王景鲁先生 摄于70年代
1978年,他应邀复绘王尽美所作的马克思画像。绘毕,有感诗曰:
复绘王尽美同志所作马克思像有感(六首)
(一)
革命烈焰璨异光,炬传马列广宣扬;
导师遗像曾亲绘,栩栩如生挂会堂。
(二)
风云弹指几沧桑,遗物搜寻半渺茫;
旧谱照翻嗣绝响,权将鱼目代珠光。
(三)
如椽笔曾旋天地,依样原难肖一毫;
伟业何须计微末,拟从涓滴见高标。
(四)
笛曲蜚声国际间,博学多艺重当年;
可堪白发怀天宝,旧梦如潮一泫然。
(五)
共期浊世作澄清,结社曾经击逆风;
六十年来不舞鹤,深惭陶冶负羊公。
(六)
“君与恩铭不老松”,巍峨岱岳仰英灵;
中原沃土浇心血,今日神州璨烂红。
应邀复绘王尽美同志所作革命导师马克思画像后感成六绝句以当年画时余曾在场也。
一九七八年秌作
王景鲁先生手书:复绘王尽美同志所作马克思像有感(六首)
见证、复绘、升华。
王景鲁先生作为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以笔墨完成了双重纪念——既复绘了王尽美曾经画过的马克思像,亦以诗文诠释了王尽美的革命精神。
诗中,历史大潮与个人经历交错奔流,既写真又抒情,感人至深。先生的诗充分展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饱含对革命先驱的浓浓情意,从追忆、敬仰到自省、感慨,最终归结于对革命成就的礼赞,展现了老一代革命者深邃而宽广的心路历程,彰显了“涓滴见高标”的信仰力量。
高山仰止,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