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沂南县原张庄四村党支书薛尚吉及其沂蒙乡土文化研学点
在沂蒙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一位默默耕耘的奉献者,他就是沂南县张庄四村原党支部书记薛尚吉。从村党支书到机关干部,再到退休后致力于沂蒙文化和红色精神传承的传播者,薛尚吉的人生轨迹始终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弘扬沂蒙文化、传承红色血脉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沂蒙革命老区沂南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代代相传。同时,沂南也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是“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大姐”李桂芳的家乡,无数英雄儿女曾在这里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大青山突围战、留田突围、孙祖战斗等战役战斗都发生在这里,红色文化在这里根深叶茂。正是在这样一片文化底蕴丰厚的土地上,薛尚吉成长起来,也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年仅22岁的薛尚吉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年轻的他怀揣着为村民服务的热情和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开始了自己的基层工作生涯。1987年春天,他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并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田分到了农户手中,但薛尚吉深知,要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在任期间,他不顾个人得失,多次前往县乡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同时积极与驻地乡办企业沟通协调,请求他们帮助村里架电、打井、建起了电管站。经过不懈努力,村里300多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彻底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局面,保证了粮食年年丰收,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在那个年代,“三提五统”是村民们一项不小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薛尚吉积极与驻地企业协商,最终达成协议,由企业帮助解决全村每年数千元的“农业税”。在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十年间,该村没有向群众收取一分钱的“三提五统”和“集资”款,极大地减轻了村民的经济压力,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和衷心拥护。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在“普法教育”“双学双比”“争优创优”等活动中,年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薛尚吉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和模范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干和担当,赢得了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爱戴。
1994年,薛尚吉作为优秀党支部书记被调到张庄镇机关工作。在机关工作期间,他依然保持着在基层工作时的务实作风和进取精神。他先后到左家峪子等村“蹲点”,面对这些相对落后的村庄,他没有退缩,而是深入了解村情民意,找出制约村庄发展的症结所在,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并带领村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实施。经过他的努力,这些落后村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治理成了先进村。1996年,他被调到沂南县食品公司工作,先后担任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组组长、张庄食品采购站站长等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均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展现出了卓越的工作能力和过硬的工作作风。

不用扬鞭自奋蹄,晚霞仍然映满天。2022年,薛尚吉退休了,但他并没有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不忘初心,决定继续为弘扬沂蒙文化、传承红色血脉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深知,沂蒙文化和红色精神是沂蒙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为了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他毅然决定利用自己家中现成的20多间房屋,建起了沂蒙乡土传统文化研学点。


研学点内设有多个展室,包括沂蒙红色村展室、沂蒙院士展室、骨刻文书法展室、中华属相文化展室、沂蒙东汶薛氏文化展室、沂南乡土文化研究展室等等。走进研学点,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实物,无不向人们诉说着沂蒙老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伟大的红色精神。每一个展室都仿佛是一个窗口,让人们可以透过它看到沂蒙大地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在沂蒙院士展室,薛尚吉自豪地向来访者介绍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沂蒙人士薛其坤、薛群基的奋斗史。薛其坤是山东蒙阴县人,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他是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尚吉详细讲述着薛其坤院士在科研道路上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他作为教育领路人,如何以亲身经历激励着无数科研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的感人故事。薛群基是山东沂南人,是我国材料化学和特种润滑材料领域的学术泰斗。他参加并领导完成了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工业所需特种润滑材料的研制,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为国家重大工程的推进作出了卓越贡献。薛尚吉希望通过介绍这些沂蒙籍院士的事迹,激励更多的沂蒙儿女学习他们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家乡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贡献力量。

在沂蒙红色村展室,薛尚吉指着《一面战旗和一个村庄的故事》的资料,向人们讲述着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历史。202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80面猎猎战旗的方阵中,有一面“刺杀优胜连”的战旗格外引人注目,这面战旗有着浓郁的“沂蒙元素”,承载着沂蒙人民的荣光。这面战旗的拥有者,是80多年前在沂南县张庄镇薛家圈村召开的庆功大会上受到表彰的鲁中军区一团五连。该连队诞生于1937年12月的寿光县牛头镇起义,历经八路军鲁中游击队、山东纵队、一一五师、鲁中军区、东北野战军等多次编制调整,现隶属于北部战区陆军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步兵二连。1943年1月,驻扎在沂南县青驼寺据点的日、伪军,多次偷袭驻扎在张庄区的我公安机关和根据地军民。17日,敌人进入埋伏在惠家庄西南一一五师教导一旅一团的伏击圈,我军将士英勇作战,全歼这股日伪军,大获全胜。战后,部队在薛家圈村召开庆功会,由于五连在战斗中英勇杀敌,战功显著,连指导员孙仁卿从团政委王文轩手中接过了“战斗英雄连”的锦旗。1944年2月6日,五连凭借过硬的刺杀技术,被选定为全军部队拼刺技术示范连,并被授予“刺杀优胜连”战旗。此后,五连在历次战斗中屡立战功,成为一支英雄的连队。薛家圈村的群众在战争年代也积极拥军支前,涌现出了以薛爱吉为代表的许多模范人物,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薛尚吉自豪地说:“薛家圈和五连都是咱沂蒙人民的骄傲!”他希望通过这些红色故事,让人们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沂蒙东汶薛氏文化展室,薛尚吉讲述了近10年来搜集整理沂蒙薛氏族谱的艰辛历程。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记录薛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他跑遍了省内外的许多地方,走访了无数的薛氏宗亲,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100余万字的《沂蒙东汶薛氏族谱》已经出版发行。现在,展室内藏有新中国成立前的族谱及研究资料数十册、近代各类族谱上百册。这些族谱不仅是薛氏家族的宝贵财富,也为研究沂蒙传统文化和家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刊有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薛群基事迹的族谱已被山东省方志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临沂市档案馆、沂南县档案馆、沂南县图书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沂南乡土文化研究展室则展示了沂蒙特别是沂南大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沂南乡土文化研究会前会长张安详介绍,研究会的宗旨是挖掘整理、研究传播、弘扬发展沂蒙特别是沂南大地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成立20多年来,研究会的成员们致力于搜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料,通过举办展览、讲座、调研、采风研讨会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沂蒙文化的魅力。薛尚吉的沂蒙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综合研学馆也成了研究会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为沂蒙和沂南的文化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薛尚吉及其沂蒙乡土文化研学点,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沂蒙文化和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相信在薛尚吉等一批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士的努力下,沂蒙文化必将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红色血脉必将在沂蒙大地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沂蒙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