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起38前的1979年,也想起1985年至1986年,我连先后两次派员参加对越作战,我的战友个个都是英雄,向英雄致敬!”这是时任二连连长张汉坤2017年的一段激情回忆。
一、不惜一切代价夺回211高地第1、2号哨位
老山前线“5.31”抗反作战沉重打击了进攻之敌,总体上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越军趁我防守分队对阵地不熟,偷偷摸占了我211高地上的第1、第2号哨位。总参谋部、昆明军区前指来电查询缘由,并指示从6月4日开始,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这两个哨位。
据姚军龙回忆:“ 211高地是406高地向东延伸的山腿上一个不大的山包,正对面是敌占227高地,敌在高处我在低处,不远处同条山腿上还有一个山包被敌占领。该高地对我主要防御方向主阵地东侧之安全威胁较大,距敌防守区域清水河口南岸公路岔路口仅700米,我以火力可以有效切断敌唯一一条通往扣林山前线的运输线,从中不难看出211高地是敌我必争之地。
该高地是石质地,无法构筑工事,只能依托天然洞穴、石岩石缝配置了3个哨位。第3号哨位是主阵地,配置了5人,经反复争夺在我控制中;第1、第2号哨位是前哨阵地,“5.31”抗反期间,每个哨位只有3人,战斗中在人员大部牺牲的背景下,被敌偷偷摸占。此时,前沿通信联络极度不畅,丢失哨位情况没有及时上报,导致了军事指挥的被动。为了收复211高地第1、2号哨位,军、师原计划于6月9日发起攻击,由于投入反击的预备队,投入战斗距攻击发起时间不到8个小时,来不及熟悉地形和出击路线,加之待机位置距进攻出发地3公里,树高林密、沟壑纵横,仅有1条一人多宽的泥泞小路可以通行,且要通过2至3道敌炮火封锁地段。行动开始后担任攻击的9连连长不幸牺牲,即将发起攻击时部队又遭炮击,战斗队形打散来不及收拢,被迫将攻击发起时间推迟24小时。6月10日原定于午夜开始攻击,但战区暴雨能见度不足1米,只好暂停行动。我军攻击分队于11日5时发起攻击,敌我展开激烈的表面阵地争夺,接近中午第二梯队进入3号哨位。但是,由于初上战场经验不足,加之反冲击行动准备不充分等因素,战至11日,尽管地面步兵拼死战斗并付出了巨大伤亡代价,最终也未能完全收复敌占哨位。
自1985年6月1日始,越军不间断地组织连排兵力向我211高地3号哨位、408号阵地攻击,并加紧前运后送,企图伺机再次反扑。
为支援步兵坚守211高地3号哨位和408、417、431号阵地,根据军首长决心,军炮兵指挥所组织全军炮兵,于1985年6月上旬对135号阵地至黄罗等3个地(路)段,采取监视射击、妨害射击、集中射击的方法,对敌实施了有重点、分阶段的炮火封锁。期间,199师炮兵指挥所,还连续4次组织85加农炮对211高地及其附近敌屯兵洞、火炮等进行破坏射击。在“6.11”作战中,我炮兵灵活运用火力,基本实现了迟滞敌行动、制止敌补给、消耗疲惫敌之目的。”
二连部分参战官兵
二、提出对策建议和作战部队搞好对接
1985年 6月8日,二连在老山前线,东、西线两个修理分队火炮阵地检修任务完成后,
二连张汉坤连长、蔡英勇指导员和王志刚副连长,根据东西两线火炮检修实际情况,组织二连火炮维修骨干,对火炮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把检修情况进行汇总整理,提出火炮技术保障对策建议,以最快速度上报67军后勤部。
对阵地上所有参战火炮,二连通过检修认为,火炮投入战斗时,发射速度尽量按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所有炮弹开箱后应擦洗干净,射击装填时防止泥沙带入以免损坏炮膛。火炮停止射击时,及时保护好瞄准镜、标定器、炮尾、检查座,以减少雨雾潮湿的侵袭。所有炮兵师、团两级修理所,应加强火炮阵地技术保障力量,每个炮兵营应配备一名火炮修理工。
二连把这些对策建议上报67军后勤部后,67军后勤部立即给二连作出明确答复:这些建议十分及时,在战场上非常实用,为今后炮战减少故障提出很好的方案。二连在火炮阵地上发现什么问题,直接和炮兵师、步兵师军械部门联系,提高效率解决这些问题,战场上时间不等人,时间就是胜利。
为了确保战斗胜利,全力做好火炮阵地火炮技术保障,二连与炮8师、炮12师和步兵199师、138师军械部门直接建立沟通渠道,两个炮兵师、两个步兵师军械部门,对二连提出的火炮技术保障有关问题,马上安排所有炮兵单位及时予以解决。
二连在老山前线,和炮兵部队、步兵部队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火炮技术保障任务,谱写了战火中的新篇章。
右一姚军龙和67军军械处助理员张忠良
三、在6.11战斗中冒险待命
据二连连长张汉坤回忆:“在6.11战斗打响之前,6月9日下午,67军军械处张忠良、高玉京两位助理员分别打来电话,通知我们,部队最近两天有新任务,问我所有炮兵阵地火炮还有什么问题吗?我对两位助理员说,经过我们几天连夜检修,已经没有任何问题,火炮技术状况完好,全部处在待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如战斗中出现故障,我们随时都能解决”。这是6.11战斗打响之前,二连张汉坤连长代表全连51名官兵对67军的战场承诺。
1985年6.11战斗,目标在于收复被越军侵占的211高地1、2号哨位。
1985年6月11日早晨6点,老山方向东西近百里的群山中,12个炮兵阵地的火炮随着一声令下,百炮齐鸣,火光冲天,骤然响起震耳的隆隆炮声,刹那间地动山摇,震动了我国西南边疆,一发发复仇的炮弹,撕裂长空飞向越军阵地,隆隆的炮声拉开了“6.11”战斗的序幕。
这一天早晨6点,战斗打响之前,二连张汉坤连长、蔡英勇指导员、王志刚副连长、邵和利技师分别带领两个修理分队,分奔东西两线炮兵阵地执行6.11作战任务。
张汉坤说:“我带领南温河分队9个人进入炮兵阵地,马上和阵地负责人接头并询问情况后,我把人员分成三个小组进入火炮阵地掩体待命。”
据蔡英勇等战友回忆:6.11战斗打响以后,我军火炮连续猛轰敌方目标,射击2个小时以后仍没有停止。
在向敌方炮击的时刻,二连两个方向修理分队的战友们,心弦始终绷得紧紧的,
他们生怕火炮出现意外情况,影响战斗。他们不断目视每一门怒吼的火炮,随地查看哪一门火炮如果出现故障,随时冲上去进行抢修。
此时,火炮大显神威 ,大力压制消灭敌人,也对二连火炮技术保障进行了战场检验。
到8点多钟,传来前沿指挥所的命令,加大火炮打击力度。只见,运输炮弹的车辆一辆接一辆输送炮弹,阵地上炮弹壳堆积如山。此时,我军炮火大显威力,更加猛烈起来,一发发炮弹以摧枯拉朽之势扑向敌人。二连战友亲眼目睹经过他们检修的火炮,发出阵阵怒吼,将一发发炮弹射向敌方阵地。
猛烈的炮火持续射击一个小时以后,接到命令,转入向敌纵深断续炮击。
二连官兵议论纷纷,我军步兵正在收复占领预定目标,大家屏住呼吸,静静地庆祝炮兵兄弟打得好,庆祝火炮检修经得起战场考验。
又过了半个小时,火炮阵地又接到前指命令,立即实施紧急炮击。听到这个消息,二连官兵又紧张起来,火炮射击已经大半天了,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火炮会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等等。二连连长张汉坤、指导员蔡英勇和二连官兵此刻虽然也十分紧张,但他们相信国产火炮的质量,相信二连炮工的精心维护,连长、指导员不断引导大家沉住心,做好随时出击检修火炮的准备。
6月11日这一天,二连修理分队官兵在火炮阵地上,严阵以待,只要火炮一秒钟不停下来,他们就一秒钟不离开阵地。
二连连长张汉坤回忆说:“6.11炮击,一直到下午4点,火炮射击进入慢射,一个小时后,也就是到了下午5点,炮火才停下来。”
连续11个小时的炮击,炮手们都累得站不住了,他们体力透支太大,有的躺在泥泞的阵地上休息,有的在滚烫的火炮边上休息,炮手们静静的,没有一个说话的,他们太累了,又不敢离开阵地,因为一旦接到命令,马上又要投入战斗。
炮击停下来,二连官兵立刻跃出掩体,奔向他们熟悉的火炮,一门又一门地查看,一直到所有火炮没有任何问题,才放心回到掩体待命。
据二连官兵回忆,6.11战斗打响以后,看到阵地上抢运伤员的车辆突然多了起来,车辆上都挂着“红十字”标志,有战争就会有牺牲,好男儿血洒疆场,不知有多少战友牺牲在6.11战斗中,战场的气氛沉重,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6.11战斗火炮射击持续时间长,消耗弹药比5.31战斗多一倍还要多,但是,各炮兵阵地火炮故障却不多,令人欣慰的是,影响射击的故障基本没有出现。张汉坤连长高兴地说:“战前我们二连火炮技术保障工作做得早,做得细,做得实,确保了火炮装备完好,有备才能无患,通过战场检验,达到满意的效果,确保6.11战斗取得胜利。”
左著名演员田华和姚军龙在老山前线合影
四、“611”这一仗有血的教训
二连在老山前线亲身经历6、11战斗,对于熟悉老山战役的人们来说,6.11战斗并非一个陌生的词汇,它以惨烈悲壮闻名。
6.11战斗的背景是:1985年5月31日,67军199师接管211高地不到10日,越军便发动了代号为M-1的进攻,企图以211高地阵地为跳板,进一步反扑老山地区。199师尚未熟悉阵地和敌情,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以英勇的作战,打退了越军的攻击,但在敌人一轮轮的进攻中,还是失去了211高地1、2号哨位。但67军战士们却咽不下这口气,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高地。
6月1日,我军发起反击211高地战斗。由于准备不足,战士们在经过几场激战过后伤亡惨重,几次收复1、2号哨位,最终都遭到了越军的火力压制,还是让哨位落入了越军手中。
在6月1日到11日的激战中,120余名突击队员相继牺牲,伤员逾百,尸横遍野,越军甚至在1号哨位前吊起一位烈士遗体向我军示威。
后来,67军组织突击力量,夺回211高地并守住,参加突袭的突击队员几乎个个立功,7名荣立一等功,另有5名二等功,5名三等功。
211高地上的每一把泥土都有着悲壮的血泪,因为5.31战斗和6.11战斗的惨烈令人不堪回首。
牺牲固然需要铭记,但英雄事迹也不能埋没。我们会永远铭记英雄,无论他们胜利与否,无论他们是否归来。
二连参战官兵对6.11战斗记忆犹新,不少战友对6.11战斗都有深刻的回忆。
据6.11战斗亲历者张汉坤回忆:“6.11战斗结束后,当天晚上6点,炮团王副团长告诉我,6.11战斗打得非常艰苦,这一仗没有完全打好,步兵伤亡较大,211高地失守,指挥机关十分恼火。”
张汉坤还说:“611战斗,我们保障炮兵完成作战任务,但步兵战斗中的失利,给各级指挥机关和各级指挥员敲响了警钟,我们二连认真吸取血的教训,做好充分的火炮技术保障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确保敢打必胜,每打必胜。”
据蔡英勇、林应平等战友回忆,6.11战斗结束两天以后,我们听到战况介绍:611战斗因为战前敌情掌握不准,侦察敌情摸得不细,步兵攻击点地形路线不熟,加之浓雾笼罩,突击队迷失方向。我军炮击两小时以后,步兵没有及时上去,有的战士还误入敌阵地。加上531战斗胜利后的轻敌思想和少数人求战心切,战斗准备不充分等,致使作战计划拔的点没拨下来,211高地失守,我军牺牲120余人,被越军抓俘虏4人。
姚军龙回忆说:“我们连配属67军在老山前线,第一仗531战斗,是打退越军营规模的进攻,而取得的首战胜利。关键是因为我军有强大炮火,打退越军的进攻。实践证明,重型火炮是战场胜利之神。老山前线东西两条线的火炮,打得准和不发生故障,主要取决于我们二连有力的保障措施。我记得611战斗是67军595团把接防1军的3个哨位丢了两个,没有及时上报前指,又想夺回,由于地形地貌的不利和准备不充分,拔点进攻失利并造成较大伤亡,反映了指挥上有失误。但是炮兵做到了指哪打哪,我们二连在连领导的带领下保证了火炮打得响,打得准。”
五、不怕牺牲在火炮阵地上勇敢坚守在保障岗位上
二连官兵从531抗反作战胜利开始,一直到611拔点受挫期间,坚定勇敢地坚守在各自保障的炮位上。他们冒着炮火和酷暑穿梭在炮位之间,打炮的时候在掩体里隐蔽着,只要听到停止射击的指令,马上跃出掩体迅速到炮位上和炮手们了解火炮有无异常和故障,做到及时调整和维修,他们日夜坚守在火炮阵地上,累了就在掩体里休息一会,身体和衣服都酸了也无法清洗,他们吃住在阵地上,克服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各种困难。
在火炮阵地上,二连官兵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我军的大口径火炮阵地打击越军的前沿阵地、火炮阵地、后方交通线的同时,越军会根据弹道和方位距离,进行反打击。据姚军龙回忆:“当时防御作战时,越军从苏联进口的炮位侦测雷达,采用电子扫描技术,通过探测我军炮弹弹道并进行解算,可以精确计算出我军火炮阵地的位置,从而引导火炮进行反击,并封锁我军交通运输线和炮击弹药、给养保障道路。”
二连部分官兵
我军为了防止越军侦测我炮阵地,采用了老山方向和八里河东山地区火炮阵地交叉射击的方法,老山方向炮12师22团、24团、军炮团、火箭炮营打击八里河东山地区的目标,八里河东山方向的炮8师46团、师炮团、高炮营打击老山方向的目标,两个方向的炮兵阵地都是围绕着山下边土路旁设置炮位,此方法设置炮位,越军火炮因为角度限制,想准确摧毁我炮阵地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样做,减少了不少无谓损失。
但是在前线打仗,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姚军龙曾亲眼见到我军4名炮手光荣牺牲的场景,他说:“6月10日下午,67军榴弹炮团被越军击中一个炮位,炮位上的四名炮手全部牺牲了。我开车送张连长和三班长荣伦芝检查榴弹炮受损情况,看到炮位上的伪装网和炮位周围挂着烈士碎肉、零碎的肢体和军服碎片子及溅落的血迹,现场有几个炮兵战友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拿着炮弹箱子一点一点把遗留的碎肉和肢体捡起来放到箱子里,场面十分悲惨,炮位班长因为是在离炮位六米处的掩体里负责传令才幸免于难,炮兵班长向我们介绍完被击情况后,我们才开始检查火炮受损情况,一一填好表格并做了记录。”检查登记完毕后,张汉坤连长对炮兵团首长说:首先对牺牲的4名炮手表示深切哀悼,对家属表示亲切的问候,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发扬老山精神,狠狠打击敌人,为英烈报仇。姚军龙回忆:“我开着车,从阵地上下来,张连长、荣班长都坐在驾驶室内,沉默了许久,可能刚才的壮烈景象还在脑海里浮现,我们三个人都沉浸在痛苦的煎熬中,张连长说:战争是残酷的,军人只要上了战场,就要做好牺牲的准备,杀敌立功,保家卫国牺牲了,是重于泰山,是无上光荣的。但是我们也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区尽快熟悉、辩别、防御、越军打过来的炮火,在完成保障任务的同时,只要活着就是胜利。” 611拔点作战后,67军针对所暴露的军事指挥、步炮兵协同、拔点出击误入越军阵地、军工运送等问题开展了教育整顿,自上而下的全面开展了政治、军事、思想教育。
左起姚军龙、张汉坤、张养成
六、二连采取各种措施,切实保障67军炮兵作战
二连官兵在老山前线,他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确保火炮“打得响,打得准”,“炮兵阵地就是我们的主战场”,这是二连做好火炮阵地技术保障的指导思想。
每一次大的战斗打响之前,二连张汉坤连长和蔡英勇指导员,都要求全连明确任务目标责任,确保思想、行动集中统一。
二连在老山前线,根据作战任务,分为两个方向,即老山和八里河东山进行技术保障。张连长带一队人员负责老山方向,蔡指导员和邵和利技师带一队人员负责八里河东山方向,每个方向的人员,由班排长带队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2至3人,对火炮实施现场保障。二连定期在炮兵阵地对每一门火炮进行技术检查。重点对瞄准具装置、反后座装置、发射和击发装置进行检查。优先抽查瞄准线标定情况,这一项是炮兵班在炮位射击前必做的工作。
每一次二连巡检,在火炮阵地发现问题,立即就地解决,绝不影响战斗。二连始终做到炮击战斗中实施阵地伴随保障。不论大战小仗,遇有火炮故障随时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做到判断故障准确、抢修迅速及时。火炮损坏件以换件抢修为主,不能修复的撤出阵地带回驻地连夜修复。二连利用战斗间隙主动到火炮阵地进行巡查。小的作战间隙,二连人员到火炮阵地每一门炮位,现场询问炮手,根据炮手反映问题随时处置解决。大的战斗间隙,二连人员对每一门火炮药室增长量、炮膛身管烧蚀程度和火炮五大装置、瞄准镜、标定器生霉生雾情况全面进行检测、检修,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不留任何隐患。并将每门火炮检测、检修情况做好登记记录。二连及时总结火炮技术保障情况。每次执行完成较大的战斗任务后,利用半天时间组织班组长和所有修理工,对战场火炮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对每门火炮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把容易出现问题的火炮进行编号登记,确定在下一次战斗中,对这些易出现问题的火炮,重点进行跟踪关注。二连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提出建议与要求。
二连部分官兵
在“7.19”战斗中,152加榴炮使用的钢质药筒炮弹,在炮弹发射后,抽出的药筒迅速爆裂100至300多毫米不等,因发射药没有燃尽,药筒在炮尾处燃起火焰,烧伤瞄准手和装填手,其他炮兵阵地也发现同样问题。二连及时向上级报告后,指挥部很快就决定停止使用这批钢质药筒炮弹。后来经过鉴定,确认这批钢质药筒152加榴炮弹的药筒有质量问题,后被全部运回返厂。
二连不断加强和火炮单位、部门的联系。主要是和炮兵师团业务部门、炮指前指、炮兵营连阵地指挥员的沟通与联系。在炮兵阵地炮位认真听取炮兵班排长、瞄准手反映的问题,二连也提出炮击时注意的问题和要求。炮12师22团152加榴炮营刘教导员对二连连长张汉坤说:“战斗打响后,我们非常欢迎你们来我们阵地,你们一来大家感到有了主心骨,打起来劲头也足,希望你们在我们阵地和炮位上,多停留一会。”
二连炮工
据张汉坤回忆:“67军首长几次在片区协调会上对二连工作提出表扬,特别是67军粟戎生参谋长,两次在阵地上,两次路过南温河二连驻地见到我以后,对二连火炮保障做法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粟谋长对随从人员炮兵师的人员还说,他们修理连的同志在阵地上抢修火炮,部队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绝不能让他们发生任何安全问题。”
(老马根据二连战友张汉坤《战地日记》、姚军龙战地笔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