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创网讯 沂蒙革命老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沂南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开展深入扎根基层、弘扬沂蒙精神文学采风创作活动,为民间文艺家提供良好的创作平台。
花之寺上论古今
2025年7月12日,沂南民协邀请临沂市作家协会20余位作家、诗人走进位于张庄镇鼻子山系的沂南名寺遗址花之寺,开展文学主题采风活动,挖掘花之寺的历史文化内涵,重温鼻子山的红色记忆,感受红色收藏文化的魅力。
活动中,沂南民协主席冯春明深度探讨挖掘花之寺历史文化,讲述了花之寺五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他说,明清时期一大批文人墨客在花之寺相聚,群贤毕至谈诗论文,使之成为当地文化坐标的史实。山东“战工会”在青驼成立时发生了激烈的鼻子山战斗。沂南是片红色的沃土,是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之一。
临沂作协女子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李梦桃介绍了女子文学创作委员会成立的情况和成立后的工作情况。她指出,此次主题采风活动,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发现者,记录者,传播者;要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笔触,为沂蒙精神的书写注入更加温暖鲜活的元素;要充分发挥女性写作的优势,将沂蒙精神中蕴含的人性光辉、情感力量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打动人心,引发共鸣。
临沂作协诗人商庆顿表示,沂蒙精神需要代代传承,这是我们的精神根脉,要让这种精神成为我们面对时代、书写时代的精神动力,让红色基因融入文学创作的血脉;文学需要薪火相传,这是我们的文化使命,让文学作品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桥梁,让沂蒙故事在笔墨间焕发新的生命力;创作需要深入扎根基层,这是我们的力量源泉。让作品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时代的温度,真正成为扎根基层的生动写照。
与会作家、诗人谈了采风感受,纷纷表示,将从花之寺的六百年文脉诗性和鼻子山革命烽火的血性中汲取灵感,以此次主题采风活动为起点,将这些历史的回响化作流淌的文字,让沂蒙精神借助文字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沂蒙篇章,创作出带着时代印记和地域色彩的精品力作,传世之作。
座谈会由临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孙梧主持。
竹泉村里看民俗
2025年7月5日至6日,由临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与沂南民协旅游文化专委会主办、沂南竹泉村民俗旅游风景区承办的走进沂南竹泉村文学采风活动成功举办。这次活动以沂蒙诗话、诗意栖居、竹泉记忆为主题,旨在开发“地理诗歌”新创作方向,挖掘竹泉村的民宿、文化、非遗等文化能见度,进一步推进文旅与文学的深度融合。
座谈会上,沂南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春明指出,沂南山美水美,人杰地灵,从草庐诗社到沂蒙诗社,出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人,诗社成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首诗,有下岗工人、农民、老师、公务员,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诗歌的创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凤凰是东夷民族的图腾,伴随着2025首届竹泉村凤凰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凤凰文化成为超越物理景观的情感共鸣与文化生命力,诗歌需要推动,需要乘风破浪。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的成功换届,必然会给沂南诗歌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支持,希望与会的诗人强化“蒙山沂水”地理标识,记录壮美画卷,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作协会员,山东作协签约作家吴永强就诗歌的创作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沂蒙是我们生活和创作的核心,用文字挖掘沂蒙文化,将历史的、地理的沂蒙和当下结合,写出独具个人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作品,是我们共同的命题。包括竹泉村在内,这片地域有太多故事和风景,值得我们去书写。
临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孙梧指出,这次采风是换届后诗创会的活动。文学不仅要记录,还要参与。竹泉村景色美、诗意浓,竹与泉是竹泉村的灵魂,泉水是血脉,是乡愁的源头,也是灵感的活水。竹泉村民俗古、非遗多,竹泉村的民俗是“接地气”的诗意。竹泉村的旅游开发,需要故事的加持,需要诗意的表达,希望今天的采风,能诞生一批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
临沂市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种善东代表竹泉村作了竹泉村红石寨旅游开发情况介绍。
会议由临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秘书长马文杰主持。
参会人员游览了竹泉村,在民宿夜话诗歌。游览了红石寨,参观了沂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德才的玉石收藏室,观看了许多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及商周以后的玉石珍品,进一步打开了文化视野。
红嫂家乡庆三八
丹青绘绮梦、翰墨颂芳华,庆祝三八妇女节。2025年3月上旬,沂南县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沂南县妇女联合会、沂南县书画院、沂南县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开展青年书画作品网络展。
沂南县是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这里曾涌现出了办起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带领姐妹肩扛门板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红心向党一生拥军的“沂蒙兵妈妈”胡玉萍等数百位红嫂,其事迹感天动地。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为展现红嫂故里新时代女性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勇立时代潮头的文化自信与艺术追求,以书画艺术为载体,鼓励女性创作者以笔墨抒写家国情怀、描绘时代风貌,通过线上展览呈现沂南女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美好生活的诠释,凝聚巾帼之力共筑精神文明新风尚。
期间,沂南县民间文艺家协会还组织参加主题采风人员、书画家等还参观了“沂蒙老碾红色文化收藏馆”,听取了沂南县民协副主席王庆东对收藏的近百盘沂蒙石碾的介绍,让大家不仅了解了沂蒙石碾的历史价值,更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沂蒙精神的智慧与坚韧。参观过程中,大家不时驻足端详,触摸着石碾上深浅不一的纹路,仿佛能透过这些痕迹,看到当年军民在石碾旁共同劳作、支援前线的热闹场景。